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促进就业是安民之举、安国之策。改革开放40年来,江西省始终把就业工作放在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深入推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服务重点就业群体,全省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日益优化,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政策成效显著。
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2017年社会就业人员达2645.6万人
改革开放40年来,江西不断实践与总结,不断完善发展战略,初步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符合江西实际的发展新路。2017年全省GDP迈上了两万亿元台阶,经济实现了飞跃式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为就业提供了强大支撑。
就业总量迅速增加。全省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扶持就业的力度,大量增加就业岗位、安置就业人员,就业总量迅速增加,就业人数的总体规模持续扩大。2017年全省社会就业人员达到2645.6万人。社会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由1978年的39.4%上升到2017年的57.2%,全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城镇吸纳就业能力增强。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就业岗位迅速增加,吸纳就业能力明显增强,带动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城乡就业格局不断优化。城镇就业人员增速是社会从业人员增速的近两倍,是农村从业人员增速的三倍多。同时,城镇就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也从1978年的21.4%上升到2017年的42.5%,上升了21.1个百分点。
就业结构明显优化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40年增七倍多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坚持以开放促开发,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就业结构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明显优化。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由1978年的77.2:13.0:9.8转变为2017年的28.5:32.7:38.9,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滞后于地区生产总值结构的局面逐步得到改善。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更趋合理。江西是农业大省,长期以来以农业生产为主,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改革开放后,农村政策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量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使职业流动成为可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形态因此呈现多样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速度加快,1978年至2017年,全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员从968.7万人减少至753.1万人,降低22.3%。
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稳步提高。1978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63.4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仅为13.0%。到2017年末,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已达到864.2万人,是1978年的五倍多。
第三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1978年,江西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仅为9.8%,不到十分之一。直到1992年市场经济的地位确立后,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才开始迅速发展,就业人员从1978年的122.2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1028.3万人,增长七倍多。
就业渠道不断拓宽
城镇私企和个体户从业人员达577.2万人
在近年来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政策的背景下,社会就业渠道不断拓宽,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就业上发挥的作用不断增强。1995年末,江西城镇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首次突破100万人,达到128.8万人,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6.1%。到2017年末,江西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达到1498.8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56.7%,超越公有制经济成为*大的就业渠道。
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显现。为了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2015年,国家出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随着江西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各种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有效激发了社会活力,释放了巨大创造力,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各类市场主体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不断显现,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长势头强劲,发挥了就业主渠道的作用。1978年全省城镇个体劳动者仅有七千人,至2017年末,全省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已达577.2万人。
*内容来源:南昌晚报
咨询电话
400-699-7800
咨询邮箱
news@blueseahr.cn
客服质量反馈邮箱
bs-qc@blueseah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