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 168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媒体中心 > 行业动态 
二线城市上演 “抢人大战” 北京吸引力正在下滑
发布日期:2017-08-08     发布者:本站原创     浏览量:2205

为争夺人才,几个月来, 长沙、成都、武汉等众多主流二线城市纷纷抛出“送房子”“送户口”“送钱”等措施。795万大学毕业生将去哪儿?是选择表情“高冷”的一线城市,还是选择敞开大门笑脸相迎的主流二线城市?


每年6月至7月,是毕业季也是就业季。今年有795万大学生步入社会,创历史新高。


为争夺人才,几个月来,长沙、成都、武汉等众多主流二线城市纷纷抛出“送房子”“送户口”“送钱”等措施。795万大学毕业生将去哪儿?是选择表情“高冷”的一线城市,还是选择敞开大门笑脸相迎的主流二线城市?


毕业生一线城市扎根难


今年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小李,经过近半年的努力,终于被北京的一所高校接收,成为新北京人。


小李感慨说,“找到一份带户口的工作很不容易。从投递简历、获得面试、政审到录用,这个过程很煎熬。”


一线城市扎根不易,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漂”在这里?原因有很多,薪酬的吸引力是重要原因之一。智联招聘7月份公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夏季求职期,全国37个主要城市中,北京的平均招聘月薪居于第一位,为9791元,第二至第五名依次为上海(9337元)、深圳(8866元)、杭州(7933元)和广州(7754元)。一线城市的薪酬吸引力由此可见一斑。


“这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北京能吸引和聚集这么多的人口。”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无论是从国内毕业的高端人才或是从海外归来的人才,首选依然是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


但是,近年来,一线城市落户政策逐渐收紧,北京更甚。


早在2014年,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就表示,当年进京指标不会突破1万人,以后会呈逐步趋紧态势。2015年北京市对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引进指标不超过9000人,“2016年只减不增”。


记者注意到,以往北京引进外地生源毕业生一直以“总量控制”为原则,今年则提出了“总量封顶”。尽管2017年进京名额尚未公布,但在“总量封顶”的背景下,预计今年外地生源进京落户指标难超9000人。


不只是北京,上海也在严控人口。数据显示,自2015年起,上海的流入人口持续转负。


随着一线城市接二连三出台了更为严厉的楼市限购、收紧户口等政策,逃离一线城市的呼声再次响起。那些逃离的人都去了哪里?


猎聘大数据显示,北京人才外流目标城市排名第二至第五的城市分别是深圳、杭州、天津、广州,这些地方吸纳的从北京外流人才分别为8.95%、6.25%、5.50%、4.26%。


数据表明,北京大学毕业生外流目标城市热度较高的是其他一线城市或者发展潜力较大、宜居的主流二线城市,如成都、武汉、西安等。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虽然有北上广深的大学生愿意去主流二线城市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线城市的产业集聚作用已经发挥到了尽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线城市严苛的落户政策和较高的生活成本。倘若政策有所放松,人才资源仍有可能回流到一线城市。”


主流二线城市抢人,户口是法宝


“我反复考虑,还是决定回长沙了。”985高校毕业的湖南籍大学生小赵给记者留言,她在北京实习的这几个月期间,也面试了几份工作,但最终还是选择回二线城市。


没有人才就没有未来,许多城市主动伸出了橄榄枝,各种“留住人才”的政策纷纷亮相,让不少毕业生心动。


《中国经济周刊》将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西安、重庆、青岛、沈阳、长沙、大连、厦门、无锡、福州、济南等15个主流二线城市发布的吸引高校毕业生的优惠政策进行梳理,发现除了沈阳没有出台相关政策外,其他14个城市均开出了诱人的条件,户口、房子和现金补贴,都是重头戏。


“城市发展在于人,城市活力也在于人,人口净流入对城市的好处不仅仅是财政收入、养老金缴纳,更是一个城市未来的希望。”许耀桐说。


应该说,高校毕业生最受关注的还是户口。于是,给高校毕业生落户开“绿灯”,成为主流二线城市“抢人”必开的筹码。


《中国经济周刊》梳理发现,在已经出台人才政策的14个城市中,有10个城市提到了落户制度,其中有7个城市明确提出了高校毕业生或者大学毕业生落户细则,“放开限制”“降低条件”等类似描述在政策文件中频繁出现。


南京提出高校毕业生可直接申请落户;武汉规定毕业3年内无需买房即可申请落户;西安放开了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落户限制;成都则实行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落户制度;长沙推行“先落户后就业”,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即可办理落户手续……


另一类落户政策的侧重点在于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比如,大连推行积分落户新政策和审批入户新政策;苏州的落户方式则包含(房产落户、积分落户、人才落户)三种方式;杭州的落户方式相对较为严格,限定了35周岁以下人员申请进杭落户的,应同时符合“在杭州居住一年及以上并连续缴纳一年及以上的社会保险(不含补缴)的条件。


这些地方放“大招”——给房、给钱


住房永远是刚步入社会大学生的痛!正因如此,不少城市在推出留人举措时,大打“以房留人”牌,不仅对外地户籍大学生不限购住房,而且还给予一定的购房补贴。


武汉吸引毕业生就业的举措比较劲爆。武汉市政府宣布将建设3605套大学生人才公寓,面向毕业3年内留在武汉创业就业的无房大学生,最长租期可达3年。


南京的人才安居政策规定,取得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相应学位的国内外高校毕业生,毕业两年内在南京就业且签订一年及以上期限劳动合同,或在南京自主创业,缴纳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后,可申请30平方米左右的公租房或600至1000元的租赁补贴。


宁波对高校毕业生、创客、基础人才的购房补贴从1%提至2%,最高8万元;新型领军和拔尖人才,以前给予50万至150万元安家补贴,新政实施后最高可补300万元。


长沙对到当地工作的博士、硕士、本科等全日制高校毕业生,两年内分别发放每年1.5万元、1万元、0.6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博士、硕士毕业生在长沙工作并首次购房的,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购房补贴。


除了住房优惠措施,各地为了引进人才也是“痛下血本”——给钱。


厦门对引进的一流顶尖团队给予1000万元至1亿元资助;成都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国际顶尖人才(团队)最高1亿元的综合补助,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最高300万的资金资助;长沙提出未来5年将投入百亿以上资金,吸引储备100万人才;新引进到杭州工作的应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和归国留学人员,将有机会获得一次性发放的生活补贴2万至3万元……


针对各地不惜重金吸引人才的举措,许耀桐给出了建议:为了吸引人才并让人才保持一定活力,可以出台也应该出台吸引人才的筹码,但应该注意,不要为了争夺人才而不择手段或者漫天开价。“人才竞争不要有意去突出物质条件,要更多地展示单位的团队精神和文化内涵,让人才能够不断地在团队中获得成长,而不要使人才感觉在跟人民币称重量。”


北京吸引力为何下滑?


主流二线城市对人才充满了热情,但是能否让人才留下,争取人口净流入率的提高,才是这些城市人才竞争突破的关键。


猎聘大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全国人才净流入率最高的前10个城市中,排名第一的是杭州,其人才净流入率为11.52%;而北京仅排在第八名,为5%,低于很多主流二线城市。


在许耀桐看来,北京吸引力的下滑,一方面是由北上广近年落户难、房价高等因素所致,去不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当然选择去杭州、武汉等主流二线城市,由此导致这些主流二线城市的净流入率升高。“但仍有很多人挤破头也要留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就选择的梯度来说,当然是首选北上广深。”


杨宜勇则将北京的人才净流入率低归结为国家战略:“首先这是国家的战略。北京要治理‘大城市病’,在疏解人口的同时,也会触及一些人才流动,导致特大城市的人才要向大城市或者中等城市适当转移;另一方面,人才流向二线、三线城市可以优化国家人才配置,促进中、小城市更好地发展。不适合在北京发展可以去南京,南京待不下就到地级市,地级市待不下就到县里。这是人才的流动趋势。”


*内容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1543473341119959.png

咨询电话
400-699-7800

咨询邮箱
news@blueseahr.cn

客服质量反馈邮箱
bs-qc@blueseah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