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务监管“高压”态势之下,融资平台如何转型?
6月1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对外公开《关于加强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重庆这份文件,是今年“动真格”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以来,首份省级政府层面直接规范融资平台的文件。
有西部地市级融资平台公司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核心问题之一,在于存量债务包袱怎么处理,这需要政府有“顶层设计”方案。
重庆的方案针对这些核心问题作了明确规定。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相关部委已起草了融资平台转型方案文件,且在地方征求过意见,针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规范性文件有望适时出台。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江西、广东、四川等多省发文规范融资平台债务管理,均明确融资平台公司不再具有政府融资职能,推动有经营收益和现金流的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改制。
规范存量债务处理
去年下半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监管呈现“高压”态势。今年初,部分地方政府、金融机构违法违规举债融资行为受到处分,继续对外释放信号,查处地方违法违规举债“动真格”了。
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集体学习之后,防风险被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此后,中央部门“排雷”地方债、“开前门堵后门”的文件不断下发。融资平台公司身处其间,是重要的被规范对象。
此次重庆发布的文件,对融资平台分类转型方向、存量债务分类处理、政府注资行为等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上述地市级融资平台公司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14年清理甄别地方存量债务时,融资平台公司替政府公益事业项目举借的债务,部分并未纳入到政府存量债务中,仍以公司债务的形式存在。这部分债务包袱,是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对于这部分存量债务,重庆的文件作出了明确规定:“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要逐笔清理核实,按照与融资平台公司签订的合同协议约定,履行配置资产、授予特许经营权、支付政府购买服务及财政补贴资金等责任。对以内部文件、会议纪要等方式委托融资平台公司实施的公益性项目,要补签合同、协议,完善相关手续,明确政府和融资平台公司的权利、义务关系”。
融资平台转型之后,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任务的,政府相关责任也加以明确。重庆文件指出,“明确承接政府委托实施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土地开发等公益性项目建设的单位,锁定单位名单,实行目录管理”,政府部门“要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与公益性项目建设单位签订规范的合同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并按照合同协议约定切实履行责任”。
平台公司转型在即
多省已经注意到对融资平台规范管理的迫切性。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以来,江西、广东、四川等多省,均有下发相关文件。
如今年1月份,广东省财政厅印发《关于严格执行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融资行为有关规定的通知》,明确规定“取消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推动有经营收益和现金流的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改制”。
今年2月份,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和融资管理的通知》,也明确指出要推进融资平台公司转型,转型出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主要承担公益性项目融资功能、没有实质性经营活动的融资平台公司,应在妥善处置存量债务、资产和人员等基础上依法清理注销;二是对于兼有政府融资和公益性项目建设运营职能的融资平台公司,剥离其政府融资功能,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同类业务,推动融资平台公司转型为公益性事业领域市场化运作的国有企业;此外,对于具有相关专业资质、市场竞争力较强、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融资平台公司,剥离其政府融资功能,在妥善处置存量债务的基础上,转型为一般企业。
财政部驻湖南专员办今年曾表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进行深入跟踪调查,发现2015年以来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规模仍然呈现出快速扩张的趋势,融资资金基本用于地方政府公益性项目或存量政府性债务借新还旧,偿债高度依赖地方政府项目投资拨款或补贴支出。同时,融资平台公司转型缓慢,市场定位不清晰。
财政部驻湖南专员办给出的建议是,对融资平台可实行名录制管理,以历次债务清理掌握的融资平台公司名录为基础,建立融资平台公司数据库,并且分类推进融资平台的转型。
有地方财政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融资平台是一个统称,现实中平台公司可以叫任何一个名字。进行名录管理有一定难度,之前银监会曾有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名录,但是名录之外,地方还可以成立很多类似这样的平台公司。
但融资平台具有类似的特点。重庆市这份文件对融资平台公司的界定是,“由市和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单位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以及接受政府委托等方式实施公益性项目建设的国有单位”。
未来全国层面规范文件有望适时出台。不过,多位融资平台公司及财政系统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融资平台转型从2010年就已提出,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后,也曾着力寻找转型出路,但不少融资平台公司转型仍存在困难。此外,地方政府债券、PPP等合规举债融资渠道,是否能满足地方政府融资需求,也是普遍的困惑。
*内容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咨询电话
400-699-7800
咨询邮箱
news@blueseahr.cn
客服质量反馈邮箱
bs-qc@blueseah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