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 168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媒体中心 > 行业动态 
上海市发布居民求职信心调查报告
发布日期:2017-02-20     发布者:本站原创     浏览量:2582

求职者对于通过人力资源市场寻找工作是否具有充足的信心,是衡量社会就业质量、就业环境和就业充分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近期,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中心发布《乐业报告》系列之《上海市居民求职信心调查报告(2016)》,该调查报告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在全市16个区、80个居(村)委会,选取了4000户本市居民家庭,以样本家庭中16周岁以上、在本市居住的求职者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以调查数据为基础编制了上海市居民求职信心指数(Job-seeker ConfidenceIndex ,JCI)体系。


据介绍,求职信心指数是基于求职者对自身就业能力和宏观就业形势的总体判断,从搜索招聘信息、选择应聘岗位、争取面试机会、实现人岗匹配等各个环节全面考量,综合反映求职者对于寻找工作是否具有充分信心的量化指标。求职信心指数的取值范围为0-200,100为临界值,指数越高表明求职者对于寻找工作的信心越足,反之则表明求职者缺乏信心。


上海市居民求职信心指数为133.2,逾四成市民对寻找工作持乐观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度上海市居民求职信心指数为133.2,总体处于“信心较强”区间。对于寻找合适的工作持乐观态度的市民约占43.3%,其中“非常有信心”的占13.3%,“比较有信心”的占30.0%;对于寻找工作“非常没有信心”或“比较没有信心”的市民约占18.2%。


  专家分析指出,求职信心指数是求职者对于就业形势变化的主观感受和心理预期的量化反映,也是监测人力资源市场动态变化和周期性规律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随着本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促进就业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市民求职信心也不断增强,求职信心指数处于较高水平。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在总体求职信心指数较高的情况下,仍有18.2%的市民缺乏求职信心,这表明政府部门虽然在促进就业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一部分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的群体需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帮助,政府部门在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促进公平就业、提升就业服务方面仍有继续改善的空间。


青壮年求职者信心足,“4050”人员求职相对缺乏信心


调查数据表明,不同年龄段的求职者信心差异较大。其中,16-40岁的上海市民,各年龄段的求职信心指数均高于140,平均值为141.4,总体处于较高水平;40岁以上的求职者,求职信心相对不足,求职信心指数仅为116.7。


专家分析指出,青壮年劳动者是人力资源市场的主力军,他们年富力强,敢想敢干,知识、技能的储备处于人生的巅峰期,追求成就和荣誉的愿望非常强烈,对于寻找工作方面的顾虑较少、信心十足。


 与青壮年劳动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女性40岁以上、男性50岁以上的“4050”人员的求职信心相对不足。专家分析指出,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4050”人员相比,当前人力资源市场上的“4050”人员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有求职意愿的“4050”人员,主要是为了照顾家庭或个人健康原因,而在脱离人力资源市场一段时间后再考虑重新寻找工作,也有一些是受企业经营不善或产业结构调整影响而被动转岗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类求职者在人力资源市场实现就业的难度也不断增加,求职信心相对不足,需要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女性求职信心指数总体较高,育龄妇女就业难现象仍然存在


调查结果显示,男性求职信心指数为129.4,女性求职信心指数为135.3,总体而言女性求职信心指数高于男性。从不同年龄段的性别差异来看,除了31-35岁的女性求职信心指数低于同龄男性以外,50岁之前的其余各年龄段的女性求职信心指数普遍高于同龄男性。


专家分析指出,30岁左右是女性生育较为集中的高峰期,31-35岁则是不少年轻妈妈把孩子带到三四岁后重返职场的年龄。该年龄段的女性求职信心指数相对较低,主要是部分年轻妈妈在脱离人力资源市场一段时间后,对重返职场认识不足、准备不足甚至产生求职恐慌心理的表现。


专家指出,人力资源市场上确实存在部分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将婚育期女性拒之门外的做法,客观上影响了适龄女性的求职信心,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关于就业公平的条款,漠视了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对此,政府部门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另一方面也应积极探索出台扶持政策,可考虑给予哺乳期后重返职场的女性一定的就业补贴,在降低企业负担的同时,增强育龄女性的就业竞争力,切实保障婚育期女性的就业权益。


对于育龄女性来说,在生育、哺乳期照顾幼儿和家庭的同时,也应适当关注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变化,在重返职场前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必要时也可以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职业指导师寻求专业化的帮助,避免与人力资源市场长期脱节,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逐步增强求职信心、提升就业竞争力。


高学历群体求职信心较足,大专学历学生求职信心最强


从不同学历层次来看,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受访人群求职信心指数为122.7,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求职信心指数高达152.9。


专家分析指出,本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对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水平相对较低且缺乏一技之长的简单劳动力,在本市将面临更多的就业压力和不确定性。


从大学生群体的求职信心指数来看,学历越高,求职信心指数反而越低;其中,大专学历的求职信心指数为157.3,本科学历的求职信心指数为149.8,研究生学历的求职信心指数为149.1。


专家分析指出,大专学历的求职者,意向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制造、传统服务等行业,只要有相对合理的工作报酬,就愿意与用工单位达成就业协议。本科以上学历的大学生,意向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金融、IT、教育、卫生、管理等行业,对于就业的期望值往往相对比较高,除了考虑薪资以外,一般还会考虑就业环境、专业对口、发展前景甚至离家远近等因素,在求职过程中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比较多。专家指出,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摆正心态、脚踏实地,对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形成全面、准确的认识,抛弃对就业岗位不切实际的幻想,才能早日顺利实现就业。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技能人才求职底气更足


统计数据显示,没有任何职业技能的求职者信心指数为129.4,有职业技能证书的求职信心指数为156.9。从职业技能对求职信心的影响来看,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等级越高,求职信心指数也越高。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调查样本中的56位高级技师均处于就业状态,过去半年均没有求职经历,未来半年也没有求职意愿,高级技师的就业稳定程度及抢手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专家分析指出,近年来本市用人单位对于技能人才的招聘需求迅速增长,各种“高、精、尖”产业对于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缺口也越来越大,技能人才“一匠难求”的现象已是上海人力资源市场的新常态。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技能人才将会受到更多用人单位的更大程度欢迎,收获更多的社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


*文章来源:上海市人社局、Hroot



1543473341119959.png

咨询电话
400-699-7800

咨询邮箱
news@blueseahr.cn

客服质量反馈邮箱
bs-qc@blueseah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