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福利保障,企业和员工各有盘算。
11月23日,中国职工福利保障指数(简称CEBI)正式对外发布。这一指数的形成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联合相关单位主办,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办,调查范围为31个省会城市(包括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
所谓中国职工福利保障指数,即以职工福利保障充实性、职工福利保障公平性、职工对现有福利保障状况满意度评价和企业对职工福利保障效益评价为主要测量内容的综合评价指数。
报告显示, 2016年职工福利保障指数为70.4,处于评级基准第三档,即“福利保障处于基础水平”的中间位置,相对可以满足大中城市职工对企业所提供福利保障的基本需求,但是对于广大的中小城市职工而言,企业所提供的福利保障水平还相对较低。
整体而言,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朱进元表示:“企业对国家规定的职工福利保障必选项——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贯彻较好,基本实现全覆盖,而选填项——企业年金、商业补充保险等则是拉开不同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福利保障水平差距的主要得失分点,也是今后努力的着力点。
互联网企业福利保障更好?
在分行业职工福利保障指数中,金融业最高,为72.1。职工福利保障指数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行业,还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教育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建筑业7个行业,职工福利保障数指数介于70.4到72.0之间。
进一步来看,在分企业类型职工福利保障指数中,国有企业、有工会的企业、上市公司和互联网企业的职工福利保障水平较高。
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公司企业的职工福利保障指数要明显高于非互联网企业,二者的这一指数分别为71.5和70.0。不过,职工福利保障指数的一级指标并不完全如此。例如,公平性指数,互联网企业为67.8,明显低于非互联网企业的69.6。当然,互联网企业的充实性指数、满意度评价指数和效益评价指数都要明显好于非互联网企业。
一位不愿具名的互联网公司人士坦言,这即更多考虑的是激励作用,而不是保障作用。互联网企业工作压力、强度较大,因此福利保障招揽人才,但是往往设置一定门槛,与业绩之类挂钩。
增加重疾保险呼声最高
当然,企业职工希望福利保障能够进一步提高。
比如,在希望增加的福利保障类型中,主要是希望企业在住房公积金和商业补充保险上增加投入,而对社会保险和非保险类福利的进一步需求较弱。报告显示,有56.7%和51.5%的职工分别选择了住房公积金和商业补充保险,均超过半数;而选择非保险类福利和社会保险的职工分别只有39.2%和38.7%。
其中原因不难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齐传钧坦言:“一方面,住房公积金,具有较高的货币化程度,容易变现,人们更关注短期的利益;另一方面,社会保险覆盖程度较高,从避免老年贫困的角度已经满足了很多的需求,因此选择住房公积金的人数最多,而选择社会保险的人数最少。”
“同样,商业补充保险在企业职工福利保障体系中缺口较大,而且可以有效化解个人或其家庭的诸多风险,因此也比较受欢迎;非保险类福利大多是短期性或生产性的,所以企业职工对此进一步增加的需求最弱。”
再如,在最希望增加的商业补充保险类型中,重大疾病保险以显著优势居于首位,占比高达30.9%,超过3成。其次是商业性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意外保险,选择这两项的职工比例分别高达15.8%和13.9%。此外,选择商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的比例也较高,分别是12.7%和10.9%。可以看出,在商业补充保险上,企业职工最为看重的是医疗和养老领域。
对此,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永茂表示:“从保险机构的角度而言,商业保险公司应该在提高企业员工福利保障上下大气力,尤其是针对需求、痛点,开发保障性强的产品,包括个人税优健康险、长期护理保险等普及性有待提高的产品。此外,还要积极参与社保基金、职业年金、个人税延养老金管理。”
*文章来源:HR369、21世纪经济报道
咨询电话
400-699-7800
咨询邮箱
news@blueseahr.cn
客服质量反馈邮箱
bs-qc@blueseah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