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 168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媒体中心 > 行业动态 
就业版图变局:机关离职增多 铁饭碗诱惑不如从前
发布日期:2016-07-15     发布者:蓝海股份     浏览量:2059

就业,民生之本、发展之源。经济新常态下产业升级、“双创”战略给就业格局变化带来什么新动能?大学生就业门路又流向何方?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当前我国的就业压力如何、未来趋势又如何?记者日前在多地采访,为你描绘中国就业版图上的这场新变局。

二三线受青睐 一线城市仍保持较高用人需求

江西九江市明阳电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科技企业。据公司高级工程师潘全初介绍,企业招工比较稳定,这与企业工资待遇和返乡就业人数不断增加有关。员工月收入平均4000元,本科生平均年收入近6万元,与外出打工相差无几。“过去是‘我一定要出去’,现在是打听哪里就业更好;过去是往沿海跑,现在是往中西部转移。”九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占俊学说。

据国内最大的招聘平台前程无忧网对上半年就业市场分析,一线城市仍保持较高的用人需求,二线城市则增长迅速,武汉、杭州、成都、南京、苏州和西安的同比增加了36.8%。即使在一个省内,人才流向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的趋势也比以往更明显。据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陈健介绍,苏南地区仍是吸纳本省高校毕业生的主阵地,但选择经济没那么发达的苏中、苏北工作的人数逐年增加。

从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近几年毕业生去向也可以略窥一斑: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仍人才需求最旺,同时中小城市的用人需求在不断增加。校长荣兰祥认为,中国经济全面转型推动二三线城市的企业升级,技能人才是驱动这一进程的最大动力,比如该校的数控和电焊专业需求就在不断增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近期一项研究显示,2011年至2015年,毕业生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比例在下降,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就业比例明显上升。这意味随着中国经济的产业梯度向内地转移,就业人口格局正在发生区域性变化。

“双创”渐成风气

平均1人创业就带动8.4人就业

32岁的小张曾是北京的一名基层机关公务员。在陆续看到身边同事、同学从机关离开后,她也刚刚辞职进入一家企业工作。她对记者解释了原因:工作压力大、上升空间小,看不到什么职业前景。虽然薪酬上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但她很看好现在这份工作,觉得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尽管一些部门和专家对公务员队伍是否出现“离职潮”的认识不一,但根据人社部发布的相关数据,从2008年到2013年,全国公务员总数每年都有一定的增长,而到了2014年和2015年则开始少量减少。据江苏省人社厅副厅长陈健介绍,2014年以来全省行政机关公务员辞职比例有一定提高。辞职公务员去向主要有三类:到民营企业、国企、创业或自由职业;进入其它机关事业单位;读研和出国深造。

在许多大学生眼里,公务员“铁饭碗”的诱惑力确实不如从前了。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渐成风气,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了这条富有挑战性的就业之路。

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表示,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明显,平均1人创业就能带动8.4人就业。而且这些创业者对未来总体保持乐观态度,表示即使失败还会再次创业。

★就业形势

每年新增1500万就业人口

“我国每年有大约1500万人新进入劳动力市场,去年未就业人员约有1000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说,就业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则用“洪水猛兽”来形容:“随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机器代替人工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江苏淮安万邦香料工业有限公司就很具代表性:通过技术研发,原来140余人的一条主要生产线,现在只需要40余人。“机器换人”的情况在沿海地区,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等制造业发达的地区,每天都在发生。“发达国家有GDP增长却没有就业增长,就是这个原因。”陈宇说,“而且,我国正在全球产业链底端艰难上行,目前还不能提供足够的‘白领岗位’供大学生就业。”

让就业难上加难的是结构性矛盾——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人社部对全国100个城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变化状况的持续监测表明,市场供求的匹配度差距越来越大,特别是技能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供求缺口明显加大,2010年至2016年年均求人倍率(岗位数与求职人数的比)已超过2∶1。由于部分中小企业难以提供较高的薪资水准和良好的劳动条件,生产运输操作工之类的普工和商业、服务业人员供求缺口也在加大,其求人倍率已跃升到1.2∶1。

“一方面是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则是很多企业因为人才匮乏而难以扩大规模和靠满街散发小广告招聘服务员。”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说。

★深度观察

到“十三五”末期,服务业就业或占50%

就业的确“压力山大”,然而2015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超额完成全年指标。今年1至5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577万人,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8%。

莫荣说,近年来GDP增速虽有所放缓,但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和结构不断改善,GDP每增长1个点可以带动更多人就业,经济发展拉动就业的能力更强了。此外,简政放权、深化改革,大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则成为解决就业压力的一大新动能。

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则认为,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也向着有利于就业增长的方向转变:2004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为30.6%,就业人员为2.2亿多人;2014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为40.6%,就业人员为3.1亿人;到“十三五”末期,服务业的就业占比很可能达50%。

来源:综合新华社


1543473341119959.png

咨询电话
400-699-7800

咨询邮箱
news@blueseahr.cn

客服质量反馈邮箱
bs-qc@blueseah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