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走得更快、更大胆。"回国创业的每一天,仿佛总有一个声音这样对何芹说。她感觉,中国创业的大环境让很多像她一样的年轻人更有勇气了。
2003年大学刚毕业,她就参与了一家网站的创业,"当时从融资到找资源都很难"。几经挣扎,她跳出去找了一份咨询工作,后来赴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攻读MBA 。虽然在国外挣钱生活都很舒服,但是她始终觉得,"我的优势肯定在中国,不回来抓住机会创业,真的太浪费了"。2014 年下半年,她在北京从做一份小小的沙拉开始了创业。
近两年,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常去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名校,他发现,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犹豫徘徊者越来越少,其中大量硅谷人才、美企高管回国。"中国创业的黄金10 年已强劲启动,经济在持续增长,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面临广阔的市场,机会无限,未来可期。"徐小平说。
新一代海归创业渐成趋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同智联卓聘联合进行的一项针对80后、90 后海归创业者的调查显示,海归创业主要是看重国内创业环境好(58.3%)和国内发展潜力大(58.3% ),方便与家人团聚(50%),容易获得亲戚、朋友等社会网络的支持(33.3% )也成为影响海归回国创业的重要因素。
海归创业本土行业经验越来越重要
"在美国,华人做得再好也会有发展的天花板。"草点娱乐CEO程震曾在美国华尔街的一家投行工作,对比中美两国市场后,他发现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各行各业的细分机会,想"回来好好做一点事,实现个人价值,进而影响社会"。
他先是和朋友一起做了一家大数据公司,B轮融资两亿美元。2015年,他觉得要回归自己的兴趣点,于是开始了原创动漫领域创业。在程震看来,"见过很多新东西,知道别人的玩法"是海归创业的优势所在。
调查显示,海归创业主要集中在新生物工程/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贸易/批发/ 零售业、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占比分别为18.6%、13.6% 、13.6%、10.2%、8.5%、5.1% 。
海归创业的城市呈现分散化趋势,不再高度集中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逐步扩大到东部沿海二三线城市以及中西部地区。"是否有较好的人脉关系"(66.7% )是海归选择创业城市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分别有一半的受访者选择"产业基础好""市场前景好""城市环境好"。接下来是"基础设施配套齐备"(41.7% ),"教育水平高、人才多"(33.3%)以及"优惠政策"(33.3%)的吸引。相比之下,房价和运营成本(16.7% )对创业者选择创业城市的影响较小。
不过,留学人员对中国市场需求的感知、对本土商业关系的把握问题日益凸显。徐小平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在上世纪90 年代,也许复制一个美国的商业模式就能大获成功,比如当时一些门户网站的兴起。如今,创业者仅靠海外背景吸引资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本土创业者有更大的行业经验优势,比如马云的阿里巴巴让中国进入全民淘宝时代,雷军的小米甚至有可能威胁三星。一个人有优质海外学历很好,但必须结合中国市场实践,找到自己创业的突破口。
"海归创业,本土行业经验越来越重要。一些暂时没有经验和成熟商业模式的海归可以加盟其他创业者的项目积累经验,也可以分享初创企业成长的红利。"徐小平说。
一些海归创业者给创投圈带来清新引领之风
为了创业,何芹卖掉了北京的一套房子作为启动资金,"如果一个本来可以带来安全感的东西变成了束缚,那就果断卖掉。我创业其实已经算晚的了,但是再晚都不会太晚"。
她以"极客"来命名自己的沙拉,"'中国制造'在国外很多时候是低质廉价的代名词,我就想用工匠精神打造一款非常极致的产品"。创业要求她成为一个全才,财务、人事、融资样样都得学。
"由于公司发展很快,我必须要加速学习。这些经历,不管是下一次创业还是找工作,都可以用到。很多人都担心创业失败了怎么办,别担心--最多就是损失钱,但是个人一定会增值。"何芹说。
调查发现,49.1%的海归创业者曾有失败的经历。海归认为自己在创业方面的劣势主要集中在:不会与政府打交道,遭遇行政审批阻碍(29.3% );不适应国内人情社会难以获得发展机会(26.3%);不熟悉国内市场环境,战略制定不当(26.3% );人才政策没落实、优惠没兑现(18.2%),受到不公平竞争的侵犯(18.2% )等。
不过,一些海归创业者给创投圈带来清新引领之风。当融资造假成为公开的秘密之时,低息快速融资平台"量化派"创始人周灏,向媒体公布的融资数额不仅真实,还精确到了小数点后6 位--2058.725779万元。有人说周灏傻,可他并不后悔,"造假对踏实做企业的投资人是不公平的,公布一个看上去很美妙,实际没有任何效果的数字没意思"。
调查中,多数海归创业者表示,自己的创业优势主要体现在与海外互动上,包括更容易在海外市场建立分销渠道(66.7% )、更容易从海外获得必要技术(66.7%),获得海外研发合作伙伴(50.0% )、了解海外消费者的市场需求(50.0% )、与海外企业建立密切联系(41.7%)、更容易在海外建立品牌(33.3% )。
何芹现在最发愁招人,"真的非常非常难,懂互联网营销的人都是靠'抢'的。我们虽然拿到融资,但是都很难说动别人加入。缺人直接影响公司的发展速度,也影响下一轮的融资"。
程震也认同,招到合适的人太难,"想找一个在网剧制作方面有经验的人几乎不可能,只能是各个领域出来的小伙伴合作。创业公司也没办法培养人,流动性太大"。
调查显示,海归在创业上主要遇到的困难有:融资困难(27.3%)、经营运行成本高(27.3% )、政府相关政策配套不齐(24.2%)、相关创业服务不到位(20.2%)、难以引进和留住适用人才(16.2% )等。
半数海归创业者称一些政策缺乏细节难以落实
创业以来,何芹听说过很多政府扶持性的贷款政策,"有一个是满足条件直接就给40万元,但我查了以后发现要拿这40 万太难了,首先了解的信息就不全,到底要怎样申请公布出来的通知并未明说。我一想还要填那么多表,见那么多的官员就打怵"。
"对于一个初创企业来说,创始人恨不得一周工作120个小时,哪里还有时间和政府打交道呢?这就导致政府虽然提供了很多好政策,但我没享受到。"何芹说。
调查显示,50.0%的海归创业者表示一些政策缺乏细节难以落实。海归创业者最需要获得关于"市场开拓"(66.7% )、"金融服务"(58.3%)、"创业场所提供"(41.7%)、"人才引进"(33.3% )、"技术转移"(25%)、"管理咨询服务"(25%)、"创业辅导"(25% )等方面的帮助。
2012年,周灏辞去巴克莱银行全球精英中心副总裁的职务回国时,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虽然他收入不错,拥有多张国外信用卡并且记录良好,但想要申请一张国内银行的信用卡却很难。他瞄准这个市场痛点成功创业,但他的经历也折射出很多留学人员回国要考虑的现实问题。
实际上,从2008年起,我国就启动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千人计划",旨在引进并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型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来华创新创业。近年来,全国各地又创办了各种形式的创业中心、孵化器和创科空间等载体,但在企业与技术对接、高科技人才引进等方面仍存在"落地难"的问题。
在海归创业政策需求方面,58.3%的海归创业者希望政府能够解决科研资金申请过程限制较多的问题,50.0% 的受访者希望加大科研资金支持力度。
徐小平表示,5000年文明的中国味道、中国创造、中国形象、中国力量还没有成为全世界欢呼拥抱的标志,这个重任有待新一代海归创业者实现。他认为,"海归创业者需要加上理想主义的'海盐',做的就是中华民族在全球的光荣与梦想。"
来源: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
咨询电话
400-699-7800
咨询邮箱
news@blueseahr.cn
客服质量反馈邮箱
bs-qc@blueseahr.cn